发布日期:2025-05-11 21:23 点击次数:141
“孩子能就近上学,员工就能安心工作,企业就更有信心了!”“这笔一千多万的欠款到账,我们终于能扩大生产线了!”在河源市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监督推动下,一批涉营商环境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有关企业纷纷感慨河源营商环境的新变化。“办事省心、发展安心、廉洁放心、服务暖心”的良好营商环境生态正成为河源的“新名片”。
办事省心:“就近好办”深改革 政务服务“加速度”
“原以为10多天办好就不错了,没想到3天就办好了!”在东源县政务服务中心刚办完项目审批的陈先生对“一窗通办”赞不绝口。这样的变化,离不开河源市纪检监察机关对政务服务“中梗阻”问题的精准监督。
“政务服务窗口是否存在‘体外循环’?涉企检查是否频繁扰企?”东源县纪委监委督查组带着问题清单,走进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以群众身份模拟办理“企业开办”业务,全程体验办事流程。这种“模拟办事”沉浸式监督倒逼流程优化已成为常态。东源县以“县镇村三级联办”“数字化赋能”“综合窗口集成”三大举措为核心,推动“就近好办”政务服务改革。首批实现文旅、就业创业等53个高频事项跨层级办理。例如,库区镇移民群众高频办理的户籍、社保等12项业务纳入“县域通办”范畴,偏远乡镇群众可在市区设置的便民服务点“异地办结”,免去往返奔波。东源县政务大厅将120个部门窗口压减至84个,其中无差别综合窗口占比达73%,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上线“DeepSeek”AI智能问答助手,整合医保、宅基地等20个个性化知识库,可为办事人提供精准业务指引。改革后,群众办事平均等待时间缩短30%,605项事项实现“即收即办”,286项业务“24小时自助办”,电子证照共享减少重复提交材料70%。东源县“就近好办”政务服务改革获评“2024年中国营商环境50人论坛”中国地方政府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只有站在企业角度,心贴心设身处地的监督,才能发现真问题。”河源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市纪委监委组成督查组上门走访7个产业园区、24家协会商会、37家企业,从“企业视角”找准病灶,主动问计。在各部门协作推动下,“中午不停歇”、帮办代办、免费邮寄、延时错时、“视频办”等便民服务纷纷上线,有效推动河源政务办事标准、流程、时效与珠三角地区接轨,1112项政务服务事项“环节、时限、跑动、材料”四要素与深圳同标准办理,1603项政务服务事项在市域范围内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审批。
发展安心:靶向护航破难题 要素保障“强支撑”
在江东新区产业园,某企业项目负责人连声感谢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助力。该公司项目因“批而未供”土地问题停滞,江东新区纪委督查组介入后,职能部门全面摸排用地底数、加快报批流程,最终取得用地指标838.4亩,有力保障企业用地需求,中成企业等15个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全市开展涉企“三乱两多”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市纪委监委“室组地”联动组建5个监督检查组,深入市直部门、五县二区、乡镇开展联合监督检查,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23个。针对某环境科技企业反映被拖欠转移处置危险废物费的问题,市纪委监委通过协调环保等部门开展环境污染追偿等方式,成功追回1376万元赔偿款,有效维护企业利益。推动成立市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会审小组,审议废除涉嫌违反公平竞争的规范性文件6份,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监管部门落实整改意见,将89家风险低、信用好的新兴产业作为涉企“综合查一次”清单,避免重复检查、执法扰企;摸排全市房屋“登记难”楼盘15个,妥善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让企业放心投资河源、扎根河源。
“监督不是挑刺,而是帮企业扫清发展障碍。”河源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强调。推动成立河源市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建立“8+N”议事协调工作机制,解决各类市场主体反映(投诉)损害营商环境建设的事项,实现执法、司法“一站式”营商环境法治服务监督。中心成立以来,共办理涉企反映(投诉)事项84件,有效帮助90余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为申请执行企业追回执行款700多万元。
廉洁放心:铁腕执纪清障碍 政商关系“筑防线”
优化营商环境,必须铲除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河源市纪检监察机关以案件查办为突破口,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原党委副书记、主任疏某,市城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殷某某等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件,市纪委监委以强有力的正风反腐斩断政商勾连、官商勾结利益链。2024年以来查处涉营商环境领域案件140件,党纪政务处分118人,移送司法机关29人。
同时,做实查办案件“后半篇文章”,聚焦损害营商环境发现的典型问题,深入开展“一案一剖析”,将深化以案促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履行主体责任,开展工程领域违规招投标问题专项整治,推动堵塞漏洞、完善制度。全市选取典型案例拍摄警示教育片6部,组织党员干部参加职务犯罪旁听庭审活动20批900余人次,充分发挥“查办一案、警示一方、治理一域”综合效应。2024年,河源市涉企信访投诉量同比下降41%。
服务暖心:直击痛点补短板 园区配套“有温度”
“园区就是第二个家”。河源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企业和员工“衣食住行”等园区配套需求,监督推动公共服务从“硬件”到“软件”,服务温度持续提升。
紫金县紫城工业园距离县城15公里,员工通勤曾是“老大难”问题。市纪委监委督查发现后,推动县交通局优化公交线路,新增6辆班车、5个临时站点,夜间运营时间延长至22时。连平县纪委监委督促县工业园管委会加快建设县政务服务三角工业园分中心,实现“园区项目园内审批、园区事务园内办结”,办事路程缩短近40公里,惠及约189家企业。在和平县工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困扰企业多年。在当地纪委监委积极推动下,福和小学新建两幢教学楼,新增学位1440个,19家企业35个员工家庭子女顺利入学。东源县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在辖区物流园增设供水管网,惠及周边企业群众2000余人,收到企业专门送来感谢信。企业负责人感慨:“以前有问题不知找谁,现在政府主动上门解决!”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监督工作永远在路上。”河源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河源将继续打好监督、办案、治理“组合拳”,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石静莹
【本文责编】蒋玉
【频道编辑】陈地杰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树强 刘龙飞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Powered by 黄金配资门户网_黄金外汇配资_股指期货开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